線上線下價格難統一,電商與傳統各自黯傷
發布時間:
2024-03-21
雙十一悄然來臨,萬商齊戰。這個最早由阿里主導的促銷活動,在數年的發展以后,已逐漸成為了一種盛況空前的人造“節日文化”。在早些年仍顯得有些局外的線下傳統企業,今年也一反常態,主動投入到這場“商業大戰”中,但線上線下價格難統一又讓他們略顯尷尬。
線上線下價格難統一
在電子商務并不發達的年代,消費者對家具的選購一般集中到傳統家居賣場。而在電商剛興起的時候,由于信息傳播對稱,消費者對于家具價格的敏感程度有了顯著提高,他們更樂意于在網上搜索同款、同類的家具,對比價格、款式、服務等多方面。
如今,由于線上渠道的扁平化,減少了中間的流通環節,讓價格更有競爭力。但是,正是種扁平化優勢,也侵害了傳統經銷商的利益。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當中,運輸成本、銷售成本、租金成本等方面是一種“硬成本”,當家具企業在互聯網推出同款產品的時候,消費者更傾向于以“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形式,最終,經銷商們淪為了線上的體驗場地,這也是線上線下價格難以統一,亦不能統一的根源所在。
實際上,早在月前的服飾高峰論壇上,天貓服飾總經理劉秀云就曾發表演講稱今年的線上線下價格難以做到同步,“當然我們今年會對一些規則打破,但定價策略不一樣,對線下品牌會一對一談,會打破五折封頂的要求,這時候我們希望把線下好的商場同款拿出來做,但一定有要求,就是比線下一定要有優惠,畢竟是一個雙十一的會場,不可能跟線下的價格一樣或者更貴,這是不可能的。”盡管劉秀云一再強調價格差異是出于會場因素,但實際上,卻實仍存在諸多原因影響線上線下同步。
其實在同一品牌體系內,線上線下若能保證價格統一、服務統一,能夠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一定的信賴感。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同一品牌應該以明碼實價為基礎,發展上下線。但對于目前大部分實體店來看,這并不容易。
眾所周知,與線上不同,線下交易所需要面臨的渠道環節要復雜上許多。運輸、儲存等一些列對貨物銷售前以及售中實施的手段,都會產生出許比電商額外多出的成本。而線下零售與經銷商同時也會因為門店地段、鋪租、勞動力資源等所消耗的成本,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強行”統一價格不僅不合理,更可能會讓部分經銷商泥沼深陷。